進入9月份,本地新玉米陸續上市,養殖戶出于降成本考慮,就近收購新玉米,并開始使用。毛皮動物飼料中玉米的用量也比較大,占比在30%以上,對于新玉米的使用,一定注意以下內容:
一、新玉米特性
1、水分含量高
新玉米的水分含量相對來說是非常高的。一般在華北地區水分在15%~20%,東北和內蒙地區剛收獲的玉米水分在20%~30%。除去烘干的情況,新玉米晾干后的水分大多在17%左右。直接使用水分含量較高的玉米,會破壞日糧中維生素等活性成分,稀釋配合日糧中的營養濃度,導致日糧中蛋白質、能量水平不平衡或者不足,采食量提高,飼料轉化效率降低。
2、抗性淀粉
新玉米中存在著大量抗性淀粉,抗性淀粉屬于新型膳食纖維,在動物體內不容易被消化、吸收,無法產生熱量。毛皮動物采食抗性淀粉的原料,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軟便,腹瀉,影響動物健康。烘干干燥的新玉米,淀粉變性,直鏈淀粉增多,也影響消化率。
3、不完善粒較多
現在農業操作機械化程度較高,玉米直接用機器收割和脫粒。新玉米的水分含量高,極易受到機械損傷,從而導致破碎粒增加,出現較大比例的不完善粒。不完善粒由于表面粗糙,淀粉、蛋白質等物質直接與外界接觸,容易滋生霉菌,增加了玉米霉變的風險,導致了新玉米感染霉菌毒素,影響原料質量。
4、產地的影響
不同產地的玉米質量如容重、營養值等是有差異的,這與各地的無霜期、生長期等自然氣候的不同有關,因此使用不同產地的玉米應合理過渡。
二、新玉米在使用過程中注意事項
1、熟化1~2個月再用,新收獲玉米抗性淀粉、非淀粉多糖和氨植物堿等抗營養因子含量較高,使動物的腸道菌群失調,小腸黏膜結構發生改變,消化率和吸收率下降造成腹瀉而導致生產性能下降。新玉米收獲后有一個后熟化的過程,一方面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完成營養組分的進一步熟化,另一方面也是抗營養成分的轉化、減少的過程。玉米的后熟化期為1~2個月。
2、過渡期半個月以上,過渡方法:第一個10天先在配方中使用20%,新玉米的能量設置要比陳玉米低100大卡。第二個10天可以把新玉米的使用量提高到配方中的40%,能量設置還是比陳玉米低100大卡。第三個10天可以全部換成新玉米,能值設置比陳玉米低80大卡。新玉米過了60天以后可以正常使用了,能值設置跟陳玉米一樣就可以了。
3、尋求玉米替代產品如小麥及其副產品、稻米、米糠、棕櫚仁粕等,減少此階段玉米的用量。
4、收購玉米時加強監管力度防止霉菌及其毒素超標,同時配方使用新玉米時加入膽汁酸,膽汁酸中的脫氧膽酸能夠的分解內毒素,熊脫氧膽酸可以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膽汁,暢通膽道、減少膽汁淤滯,將體內沉積的霉菌毒素、藥物殘留沖刷到糞便中排出,維護動物健康。
5、以新玉米水分含量14為基準,每增加一個水分,大配方中應加入0.03%的大豆油來填補能值,膽汁酸可以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,減少能量流失,降低飼料成本。
6、注意飼料加工工藝,玉米糊化溫度為64-72℃,95℃以內糊化度隨溫度提升而改善。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,動物日增重、飼料效率、腹瀉等均隨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。